威腾电气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来源:bob体育下载ios 发布时间:2024-04-28 12:17:162024-04-28
公司作为储能及配电系统解决方案的服务商,坚持以“让世界信赖中国电气”为使命,以科技创新 ...
公司作为储能及配电系统解决方案的服务商,坚持以“让世界信赖中国电气”为使命,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为客户创造价值为驱动,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与优质服务。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优化产业发展布局、着力加强科技研发创新、不断提升经营管理能力,管理基础得到有效夯实,经营业务实现快速增长,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配电设备、光伏新材、储能系统三大业务,不断夯实产业发展布局,丰富产品矩阵,发挥不同业务之间在产业链、技术、销售渠道、管理等方面的协同作用,实现营业收入和利润显著增长。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4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4.03%,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2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2.30%。其中:以母线为代表的配电设备业务实现稳步增长,高低压母线%,客户群体及行业在广覆盖的基础上取得实现新的突破;以光伏焊带为主的光伏新材业务快速增长,光伏焊带产品出货及收入基本实现两年翻番,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应用于N型组件的SMBB焊带占比进一步提升;以网源侧、用户侧为主的储能系统业务保持强劲发展势头,报告期内储能系统业务创收3.51亿元,同时,公司进一步加强储能系统产业链升级,持续开发工商业储能产品,紧紧围绕用户侧储能市场,先后在广东、江苏设立子公司,加大用户侧储能电站项目开发及运维领域的布局。
公司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聚焦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依托扬中、南京、广州三大研发中心,始终坚持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1)在配电设备方面,巩固行业技术领先地位,持续加大了系列产品研发;报告期内,公司推出的滑轨式智能母线产品,使用多项首创的新技术,其各项技术性能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开发大容量新型插拔式插接箱及高散热型树脂浇注母线,拓宽母线市场销售领域;WEP-II大电流快捷式低压开关柜、40.5kV储能变压器、YB-40.5变流升压一体舱等已成功下线,产品结构进一步完善。
(2)在光伏新材方面,公司紧跟行业发展节奏,抢抓机遇扩能扩产,完善产品技术升级,成功开发了超低温圆丝焊带、承载盒(花篮)等产品。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及客户需求不断进行前瞻式研发和技术储备,同时推进工艺改进创新,研发推出高速拉丝涂锡机,极大地提升了生产速度,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在储能系统方面,围绕“全产品线布局,全产业链打造”,加大对储能系统中PCS、BMS、EMS产品及液冷铝制电池托盘等关键部件的研发。开发的20尺液冷电池系统已实现多个项目的成功交付,并推出了多款工商业储能标准柜,可满足客户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报告期内,公司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积极参加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的制定,不断提升试验检测能力,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全年研发资金投入同比增长53.37%;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发展,专利成果实现新突破,截止2023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拥有发明专利授权62项(包括3项国际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88项、外观专利19项、软件著作权36项。
报告期内,公司推行“威腾工法”管理变革,系列创新举措逐步落地。不断整合营销资源,持续扩充营销队伍,完善市场布局规划,各产品线协同发展,实现资源共享,增强公司市场竞争力;持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强化质量管理措施落地,严抓原材料质量管控和产品过程控制,多措并举实现产品质量提升;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加强组织机构精简与分工授权、岗位职能价值梳理与评估、薪酬与绩效系统性制度标准建设,开展多元化绩效管理指标与激励机制,推出“奋发者一号”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全面推进公司人才储备与发展目标的高效执行,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公司进一步深化信息系统转型升级,全面推进数智化战略,持续推行管理流程化、流程标准化、标准信息化,提升公司综合运营效率。报告期内,公司实施ERP(SAP)、PLM、CRM、SRM、EHR等信息系统成功上线,加速完善业财一体数字化管理平台,打通各环节实现产品设计制造一体化运作,助力销售行为的闭环管理和供应链的机制优化,加强人力资源系统管理,推动公司信息化建设迈入数字化新阶段。
报告期内,公司荣获“江苏省绿色工厂”称号。公司在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上,积极推进“母线车间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新能源产业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有序进行,努力实现智能制造与智慧工厂的有效融合,为公司实现高速增长、高质量发展筑牢基石。
公司作为储能及配电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涵盖配电设备、光伏新材、储能系统三大业务,致力于为新能源、工业制造、电力电网、数据通讯、轨道交通、商业地产等行业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解决方案、能源管理与运维服务。
公司配电设备业务的产品包括高低压母线、中低压成套设备及铜铝制品等,其中以低压母线为核心产品。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母线产品的研发、制造及销售,经过二十年的不懈努力,公司已经发展成为国内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行业中母线细分行业的知名企业,是国内母线产品主要生产供应商之一。公司的低压密集型母线被认定为“江苏精品”、“江苏省专精特新产品”。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提高母线产品输电效率、绝缘性能、材料导电率、降低能耗为研发方向,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安全、节能、可靠、智能的电气产品及完善的配电一体化解决方案。
公司光伏新材业务主要产品包括光伏焊带、铝边框。公司开展光伏焊带业务已有十余年,在该细分领域具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公司凭借较强的研发实力和良好的口碑,获得了国内外下游光伏组件客户的普遍认可,是国内光伏焊带主要的供应商之一。公司光伏焊带产品矩阵丰富,产品包括SMBB焊带、低温焊带、MBB焊带、常规汇流带、黑色焊带等产品。
随着光伏电池组件多元化技术路径的发展,公司研发制造了适用于不同组件的焊带产品,均已形成稳定供货。其中,公司SMBB焊带比常规焊带线径更细,通过栅线数量提升降低电池片内部电阻损耗。此外,公司掌握低温焊料制成相关技术,研发的低温焊带通过改变常规焊带的涂层成分、使用低温焊料以实现电池片与焊带的低温结合,有利于降低电池碎片率,适用于HJT电池技术。公司研发的低温焊带可应用在SmartWire0BB电池技术上,通过层压实现膜与细栅的合金化、将焊带复合膜层压在相邻的电池片表面形成串联,在下游客户端已有应用。
公司积极推进储能系统业务,以“全产品线布局,全产业链打造”为储能系统业务的发展方向,在立足于国内广阔的储能市场的同时,也正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公司储能系统产品以网源侧储能、工商业储能为主,户用储能及便携式储能为辅,形成全系列储能系统产品矩阵。同时,在用户侧储能方面,公司着力打造成为项目开发、设备交付、电站建设、能源管理、运维服务的综合服务商。
1、研发方面,公司以自主研发为主,设有扬中、南京、广州三大研发中心,已建成包含江苏省电能传输母线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共享实验室、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江苏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并与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用”合作研发;
2、采购方面,公司主要实行订单式采购模式,公司接到订单后,结合客户具体需求,确认订单所需原材料的用量,对照库存,发出采购订单。公司主要原材料的采购采用招标或比价的方式,重点围绕质量、供货周期、价格、周期及服务等维度进行评定和选择供应商。同时,为降低铜、铝等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公司合理运用铜、铝期货交易方式进行套期保值。
3、生产方面,公司主要采用订单式生产模式,根据客户要求生成BOM清单,下达生产计划并组织生产。公司自主承担各生产核心工序,极少数工序交由外协厂商完成。同时,公司通过MES系统对生产工序进行实时管控,获取生产信息,分析优化生产过程,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成本。
4、销售方面,公司的销售模式分为直销模式和OEM/ODM模式,以直销模式为主。公司客户主要涵盖新能源、工业制造、电力电网、数据通讯、轨道交通、商业地产等行业和领域内知名企业。公司通过公开招投标或参与客户择优比价等方式实现产品销售。
根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上市公司行业统计分类指引》,公司属于“C3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所处行业在行业大类上同属于“C382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公司深耕输配电行业二十年,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工业制造、电力电网、数据通讯、轨道交通、商业地产等行业和领域。
在此基础上,公司围绕原有业务不断进行拓展和延伸,为满足市场需求、完善产业布局,积极加强对光伏、储能等新能源行业的市场开拓。
能源转型背景下我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输配电行业迎来新机遇。2021年3月,习主席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指出,“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率,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十四五”规划中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部署,提出关于大力发展新能源的方略,进一步衍生出建立满足水电、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要求的新型电力系统配套需求。同时在经济复苏的大背景及国家新基建、“补短板”等宏观政策影响下,输配电行业进一步融入到新基建中,为输配电行业带来新的市场发展机遇。2023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指导意见》,习主席会上强调,新型电力系统是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支撑,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速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科学合理设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路径、健全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体制机制。在当下“双碳”目标引领下,高间歇性、波动性的新能源发电占比逐年升高,特高压交直流输电通道建设加快,主网架及系统运行特性发生重大变化,叠加系统灵活调峰调频调压和备用能力不足、部分时段部分区域面临电力电量双缺等情形,电力可靠供应面临挑战,对输配电行业而言同时带来了考验与机遇。
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业的发展与我国输配电网建设息息相关。电源电网的转型升级为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行业创造了巨大的商业机会并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效、节能、环保的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将成为未来市场的主流。近些年,我国电力投资从偏重电源逐步转向电源投资和电网投资并重的局面,电网投资增速保持较高水平。《南方电网“十四五”电网发展规划》提出将投资约6,700亿元,加快数字电网建设和现代化电网进程,与“十三五”规划投资额相比增加51%;其中配网侧投资作为重点之一,占总投资比达到48%,主要应用于配网智能化的建设。在电网资本开支加速增长以及配网智能化深入改造的背景下,我国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业将在未来得到更广阔的发展机遇。
随着我国特高压、智能电网建设特别是配电自动化水平的不断升级,电网建设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的输配电行业的市场未来将面临绿色化、智能化、集成化等趋势。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企业必须加强市场开拓力度,提高产品自主创新能力,创建自有品牌,深耕全球市场。
光伏焊带是光伏组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电气连接部件,应用于光伏电池片的串联或并联,发挥导电聚电的重要作用,以提升光伏组件的输出电压和功率。光伏焊带是光伏组件焊接过程中的重要材料,其品质优劣直接影响光伏组件电流的收集效率,对光伏组件功率和光伏发电系统效率的影响较大。光伏焊带的主要需求量取决于光伏新增装机量和光伏组件产量。
光伏行业是结合新能源发电与半导体技术的战略性新兴行业,也是受到国家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重点支持的新能源行业,世界各国政府相继出台产业政策、财政政策支持光伏产业的发展。2023年7月16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关于2023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及有关事项的通知》,确定2023年各省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约束性指标及2024年预期性指标,健全消纳保障机制,促进光伏等新能源行业健康发展;2023年11月15日,中美两国发表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争取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增至三倍,并计划从现在到2030年,加快两国可再生能源部署。
近年来,随着光伏发电度电成本下降及国家政策的重点支持,光伏装机规模增长迅速。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3年全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216.88GW,同比增长145.12%;与此同时,组件产量在上游原材料成本下降的驱动下稳步上升。据工信部发布的2023年全国光伏制造行业运行情况显示,2023年全国组件产量超过499GW,同比增长69.3%。展望未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2024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约190-220GW,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达到390-430GW。未来,在光伏发电成本持续下降和全球绿色复苏等有利因素的推动下,全球光伏新增装机仍将持续增长,光伏焊带的市场需求也将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
当前光伏电池技术由P型向N型加速变革,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随着N型电池片产能陆续释放,2023年N型电池片占比合计达到26.5%,相较2022年大幅提升;其中TOPCon电池占比约23.0%,HJT电池占比约2.6%,XBC电池占比约0.9%;预期到2030年N型电池片占比将超95%,N型技术路线年起,光伏电池技术朝着增加主栅数量和减少栅线BB发展至目前的SMBB。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TOPCon电池目前已大规模采用SMBB方案,其中16BB及以上技术的市场占比达到约87.5%,其余部分采用9BB-11BB。为顺应光伏电池技术及降本发展趋势,光伏焊带向着更小遮光面积、更高可靠性、更低焊接温度、更细焊带线)储能行业
近年来,随着加快推进能源结构改革、构建以非化石能源为主导的能源体系成为全球共识,风力、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大幅提升,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在电力系统的装机量和发电量快速增加。但由于新能源发电存在间歇性和波动性,调峰压力较大,储能系统成为新能源发电效率最大化的重要保障。
全球主要国家陆续出台政策支持储能产业发展,例如美国及欧洲部分国家陆续出台税收抵免、补贴优惠、返利等措施。国内市场中,2021年以来,我国已陆续出台并落地多项新能源配储政策支持产业的发展,2023年6月,国家能源局发布《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重点支持系统友好型“新能源+储能”电站、基地化新能源配建储能、电网侧独立储能等模式,以满足系统调节需求。2024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电网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7年,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显著提升,需求侧响应能力达到最大负荷的5%以上,保障新型储能市场化发展的政策体系基本建成。现阶段,各地新能源配储也从鼓励引导逐渐成为并网标配,现阶段风光配储比例大多在10%-20%之间。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总装机突破14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比重超过50%,首次超过火电装机,为当下新型储能快速增长带来了充足动力与需求。
除了配储政策的支持外,储能行业尤其是工商业储能的经济性也逐步显现。自2021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以来,多省份陆续出台政策逐步开始改革,调整完善分时电价机制,峰谷价差拉大,进而带来峰谷套利空间扩大,工商业储能经济性显现。此外,2023年10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再度提及新能源配储,鼓励储能、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等新型主体参与市场,探索“新能源+储能”等新方式,未来虚拟电厂、第三方主体参与辅助服务的市场规则的持续完善,以及关键电池成本的下降将进一步增加工商业储能未来的发展潜力。
根据中国化学601117)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CESA)发布的《2024年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白皮书》,2023年,国内新型储能项目新增装机规模约21.30GW,截止2023年末新型储能累计装机功率32.2GW,截止2023年末新型储能累计装机功率32.2GW,已提前完成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于《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的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30GW以上的目标。据CESA预测,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2025年达到70GW,2030年达到170GW;全球新型储能累计装机量2025年达到328GW,2030年达到770GW。
随着“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和储能相关政策的推动,以电化学储能为代表的新型储能有望迎来装机规模的快速增长。当前储能行业尚处于发展初期,行业集中度不高,竞争格局尚不明晰。中小厂商有望抓住行业机遇,抢占市场份额。
公司所生产的母线产品属于输配电领域,主要用于电力的传输。母线产品具有传输电流大、散热性能好、防护等级高、安装便捷等优点,此外,母线产品还可以拓展智能监测功能,实时采集母线主回路和分支回路的运行参数,并可通过后台系统将监测数据上传至云端或移动端,实现智能配电。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提高母线产品输电效率、绝缘性能、材料导电率、降低能耗为研发方向,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安全、节能、可靠、智能的母线产品,通过自主创新已拥有母线系列产品专利百余项。公司经过多年的生产、研发经验积累,沉淀出多项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及关键技术,包括密集型母线外壳结构及其加工工艺技术、树脂浇注母线的配方及其浇注工艺技术、母线导体全自动粉末流化涂覆工艺技术、母线插接箱结构设计与安全连锁技术、管型母线接头结构设计与连接技术、高导电率铜导体原材料配方与加工工艺技术和高导电率铝导体、高导热系数铝型材原材料配方与加工工艺技术、快捷式分接母线装置技术。母线系列产品通过了CQC、CE、DEKRA、ASTA、UL等多项国内、国际权威认证,产品销往亚洲、大洋洲、南美洲、非洲、欧洲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光伏焊带主要应用于光伏组件电池片的连接,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光伏组件电流的收集效率,对光伏组件的功率影响较大。公司光伏焊带产品具有表面光亮、平整、导电性能高等特点,且涂层厚度均匀、熔点低、可焊性能好。公司光伏焊带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内外一线光伏组件企业。公司经多年积累,已形成包括光伏焊带精密加工技术与超声波表面处理控制技术、SMBB焊带(超细焊带)加工技术、半圆异形焊带加工关键技术等多项核心及关键技术,且持续对现有焊带产品进行迭代升级,不断丰富产品矩阵。目前产品包括SMBB焊带、低温焊带、MBB焊带、常规汇流带、黑色焊带等产品。其中,公司SMBB焊带比常规焊带线径更细,通过栅线数量提升降低电池片内部电阻损耗。此外,公司掌握低温焊料制成相关技术,研发的低温焊带改变常规焊带的涂层成分,使用低温焊料实现电池片与焊带的低温结合,有利于降低电池碎片率,适用于HJT电池技术,已实现批量供货。公司研发的低温焊带可应用在SmartWire0BB电池技术上,通过层压实现膜与细栅的合金化、将焊带复合膜层压在相邻的电池片表面形成串联,在下游客户端已有应用。
储能系统由电芯、电池模组(PACK)、储能变流器(PCS)、电池管理系统(BMS)、能源管理系统(EMS)和电气设备等部分组成,系将上述系统或产品通过合理规划布局集成在一起,确保系统效率和消防安全,为客户打造一站式储能解决方案。公司多年从事高低压母线、中低压成套设备等配电设备生产研发,公司丰富的输配电及控制相关技术与新型储能系统具有一定相通性。公司将在配电产品研发过程中形成的多项技术应用于储能系统,形成了储能系统工程仿真设计和散热仿真设计技术、交流升压舱高性能变压器生产技术、储能系统热管理技术、储能管理系统技术、分布式储能锂电池管理系统技术、电池模组设计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公司储能系统产品具有定制化的特点,可根据客户需求选择合适的储能方案和产品。在全产业链打造层面,公司正逐步拓展储能变流器(PCS)、电池管理系统(BMS)等储能系统关键部件的生产能力,除了电芯、网源侧储能系统所需的大功率PCS、消防设备、电线电缆仍采用外购方式外,其他部件均可实现自产,建立从部件生产到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覆盖,打造全产业链布局的成本、质量及交付优势。储能系统部分产品通过了CQC、UL、CB、RoHS、FCC(北美市场)、IC(加拿大市场)、VDE(德国市场)、CE(欧盟市场)等多项国内、国际权威认证。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300832)、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在配电设备领域,随着现代化工程设施和装备的涌现,各行各业的用电量持续增加,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业持续发展,尤其是以新能源、人工智能、数据中心、3C、半导体、高端装备等为代表的新兴成长领域的大量投资为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行业带来新需求。此外,能源转型背景下我国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电力系统对配电系统的质量和可靠性要求不断提高,市场对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分布式能源市场化对输配电网的设备和运营提出了灵活性、自协调性的要求。未来,伴随着材料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将得到进一步的升级与发展,同时也为输配电行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提供了平台。为满足产业发展需求,配电设备产品将继续朝着绿色化、智能化和集成化的方向发展。
在光伏新材领域,2023年N型电池尤其是TOPCon电池得到了快速的发展,HJT和XBC作为新一代迭代技术持续获得市场的高度关注。焊带产品的迭代呈现出随电池技术同步发展的特性,短期看,SMBB技术凭借着更低银浆单耗、更小遮光面积、更高的可靠性等优点与TOPCon电池技术的降本增效需求高度切合,对应的SMBB焊带正迅速占领当下市场份额;中期看,随着HJT、XBC技术实现降本突破及大规模产业化,应用于以上技术的低温焊带及扁线焊带也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在储能领域,我国已陆续出台并落地多项新能源配储政策支持产业的发展,鼓励新型储能作为“独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配合电网调峰。另外,我国灵活的电力市场环境也为工商业储能创造了良好发展条件,成本端电芯成本的下降及政策端分时电价、“两充两放”机制的叠加下,我国多地工商业储能市场均已达经济性门槛,未来增速可观。储能作为一种优质的灵活性资源,可以在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中起到重要的灵活调节作用,可再生能源加储能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未来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储能系统集成将形成多元化、多场景的系列产品。
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以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引领企业转型升级,将秉承“专业致胜”的发展理念,坚持为客户提供更优质产品和最专业服务,以绿色、集成、智能为产品发展方向,融入智能制造2025理念,实现产品生产向自动化、智能化制造过渡,进一步优化和提升产能。
公司经过多年的生产、研发经验积累,沉淀出多项自主研发的核心工艺技术,即密集型母线外壳结构及其加工工艺技术、树脂浇注母线的配方及其浇注工艺技术、母线导体全自动粉末流化涂覆工艺技术、母线插接箱结构设计与安全连锁技术、管型母线接头结构设计与连接技术、高导电率铜导体原材料配方与加工工艺技术和高导电率铝导体、高导热系数铝型材原材料配方与加工工艺技术、快捷式分接母线装置技术、光伏焊带精密加工技术与超声波表面处理控制技术、SMBB焊带(超细焊带)加工技术、分布式储能锂电池管理系统技术。
在核心工艺技术的基础上,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进技术创新,截止2023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拥有发明专利授权62项(包括3项国际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88项、外观专利19项、软件著作权36项,累计完成6项国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和2项认证规则的起草编制。报告期内,公司新增发明专利20项(包括2项国际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41项、外观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3项;完成3项国家标准的起草编制。
在配电设备方面,公司持续加大产品研发、完善国内、国际权威认证,巩固行业技术领先地位。公司生产的母线产品主要用于电力的传输,具有传输电流大、散热性能好、防护等级高、安装便捷等优点,此外,母线产品还可以拓展智能监测功能,实时采集母线主回路和分支回路的运行参数,并可通过后台系统将监测数据上传至云端或移动端,实现智能配电。报告期内,大容量新型插拔式插接箱、高散热型树脂浇注母线、WEP-II大电流快捷式低压开关柜、40.5kV储能变压器、YB-40.5变流升压一体舱等产品投入市场,并于当年取得了显著效益。
在光伏新材方面,光伏焊带产品主要应用于光伏组件电池片的连接,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光伏组件电流的收集效率,对光伏组件的功率影响较大。公司光伏焊带产品具有表面光亮、平整、导电性能高等特点,且涂层厚度均匀、熔点低、可焊性能好。公司在掌握光伏焊带精密加工技术与超声波表面处理控制技术、SMBB焊带(超细焊带)加工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工艺改进创新,研发推出高速拉丝涂锡机,极大地提升了生产速度,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报告期内,公司应用于TOPCon的SMBB焊带占比进一步提升。
公司储能系统产品具有定制化的特点,需要根据客户需求选择合适的储能技术和产品,将电池PACK、储能变流器、电池管理、能量管理、电气及消防等多个系统或产品集成在一起,为客户打造一站式储能解决方案,使储能系统的整体性能达到最优。分布式储能锂电池管理系统技术基于锂电池的分布式储能场景,对锂电池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具备数据处理、状态识别、充放电管理、故障诊断、安全保护、均衡控制等功能,精准控制PACK级温差≤2.7℃,储能系统的整体安全可靠性得到大幅提升。报告期内,公司开发的20尺液冷电池系统已实现多个项目的交付,215kWh、232kWh、372kWh工商业储能标准柜产品已投入市场应用。
公司始终坚持以技术研发为核心驱动力,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进研发项目建设。
公司已经在人才、技术研发、品牌和市场、产品质量、渠道等方面积聚了一定的竞争优势,为今后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公司竞争优势具体体现为:
公司积极引进和培养各类专业技术、管理人才,致力于建设有创新精神、高效的管理运营团队。公司管理团队具有丰富的生产管理、品质管理、销售管理、产品开发等经验,主要管理人员在电气制造行业均拥有丰富的从业经历,在公司长期经营管理中形成了明确的分工、协作关系。
同时公司始终注重技术人才储备,多年逐步建立起了与行业及公司自身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公司与咨询公司合作,建立了符合威腾特色的多通道并举的职业发展体系,开展多类型、多内容、多受众的培训课程,并不断优化有效的激励和考核制度。建立健全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才储备,开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工作,共建威腾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等,推动校企合作。
公司一直坚持自主研发与创新,设有扬中、南京、广州三大研发中心,已建成包含江苏省电能传输母线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共享实验室、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江苏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公司建有产品检测中心,引进了一大批国内外先进的试验及测试设备,目前已经具备金属材料成分分析、硬度测试、大电流温升、局部放电、老化、盐雾、IP防护等级、交变湿热、抗拉强度、阻燃等测试和试验能力,可以为新产品开发及材料测试分析提供设计验证和摸底测试。目前,该产品检测中心已获得CNAS认证认可实验室资质,试验能力覆盖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母线干线系统、金属材料产品测试等48项实验项目。其中,部分实验项目并相继获得了DEKRA、ASTA及TV认可目击实验室资质。为了保持公司持续的技术研发优势,公司积极展开与高等院校的产学研技术开发模式,先后西安交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上海电缆研究所等高校院所开展全方位“产、学、研、用”合作。
公司已形成一支高素质、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技术领域包括机械制造、电气工程、工业自动化、金属材料、绝缘技术、智能控制、仿真设计等,全面覆盖了公司产品研发各个环节,公司核心研发团队稳定性强,核心技术人员在母线、光伏焊带、电力电子领域均有超过10年从事产品的研发、制造的经历,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研发团队对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有较强的把握能力,为公司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公司长期坚持自主研发和技术积累,已建立了完备的研发体系。
公司经过多年的市场开拓和培育,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及服务水平,在业内建立了质量可靠、服务完善的品牌形象,在国内母线行业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公司“WETOWN”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被江苏省商务厅认定为“江苏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国际知名品牌”。公司成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ABB、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RECSoarPte.Ltd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第二建设有限公司、威睿电动汽车技术(宁波)有限公司、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的供应商,公司的配电设备产品已应用于国家体育场(鸟巢)、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上海世博园、广州亚运会场馆等多项国家重点工程。
自成立以来,公司始终把产品质量放在首位,制定了严格的质量管理目标和行之有效的品质保障体系。公司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SA8000社会责任管理体系、GB/T27922五星级售后服务管理体系、GB/T23331能源管理体系、GB/T23001及T/AIITRE10003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等七大体系认证。公司严格按照国际标准、国家标准以及企业标准组织生产,母线系列产品通过了CQC、CE、KEMA、ASTA、UL等多项国内、国际权威认证;储能系统部分产品通过了UL、FCC(北美市场)、IC(加拿大市场)、IEC(欧盟市场)、VDE(德国市场)、CE(欧盟市场)、CB、RoHS等多项国内、国际权威认证。自成立以来,公司始终把产品质量放在首位,制定了严格的质量管理目标和行之有效的品质保障体系。公司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SA8000社会责任管理体系、GB/T27922五星级售后服务管理体系、GB/T23331能源管理体系、GB/T23001及T/AIITRE10003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等七大体系认证。公司严格按照国际标准、国家标准以及企业标准组织生产,母线系列产品通过了CQC、CE、DEKRA、ASTA、UL等多项国内、国际权威认证;储能系统部分产品通过了CQC、UL、CB、RoHS、FCC(北美市场)、IC(加拿大市场)、VDE(德国市场)、CE(欧盟市场)等多项国内、国际权威认证。
公司经过多年的经营和持续的投入,目前在国内多个大中城市设立销售及服务机构。公司成立专业销售团队,拓展行业销售渠道,重点关注新能源、工业制造、电力电网、数据通讯、轨道交通、商业地产等行业和领域。公司依托国际业务部及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的子公司积极拓展境外市场,产品销往亚洲、大洋洲、南美洲、非洲、欧洲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健全的营销与服务网络为公司拓展、维护客户关系和售后服务提供有力保障,提升了公司市场竞争力。
(二)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
公司是研发驱动型公司,专注于高低压母线、光伏焊带、储能系统、中低压成套设备等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如果未来公司的技术创新无法适应行业的发展趋势,将导致公司无法在未来的行业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将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增强创新的观念与意识,以提升产品质量和给客户创造价值为研发导向。同时,公司要建立健全企业创新的组织体系,完善研发管理制度,实现从研发立项,到市场调研计划的制定,再到项目可行性论证等步骤的全流程动态监控。此外,公司还将加强企业创新的队伍建设,研发资金的投入,进一步升级企业创新的激励机制。
公司目前掌握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涵盖了公司主要产品的设计、生产工艺等,对公司产品迭代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至关重要。如果因工作疏忽、管理不善、外界恶意窃取等导致公司核心技术泄露、知识产权遭到第三方侵害等情形,将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和技术研发创新造成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会加强敏感信息保密管理制度的建设及落实。在技术上,采取对涉密数据隔离或加密的方式进行保护,在人员管理上,采取与关键岗位的研发技术人员签订《保密协议》、《竞业限制协议》等手段,以避免、降低因核心研发人员的流失而造成的技术失密风险。
公司对核心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行业内复合型研发人才较为紧缺。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公司若不能持续加强技术研发人员的引进、培养,完善激励机制,则存在技术人才流失的风险,进而影响公司的持续研发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
应对措施:公司将打造科学合理且富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体系,通过对岗位的价值评估,来确定相应的薪酬待遇水平,使员工感受到真正的公平,同时建立长效的激励制度,比如采取股权激励计划,员工关怀等多种手段,吸引并留住核心技术人员,此外,加强企业自身的文化建设,以开放包容的态度为员工创造出更为广阔向上的发展空间,使员工产生公司认同并形成凝聚合力,将研发技术团队打造成一支具有向心力的队伍,从而有效防范公司核心技术人员的流失。
公司三大业务为配电设备、光伏新材及储能系统。公司与国际知名母线品牌施耐德、西门子等相比,公司在销售规模、品牌影响力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随着上述国际品牌逐渐加大国内市场的拓展力度,采用OEM/ODM、合营等各种方式扩大国内市场份额,公司面临的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光伏新材及储能系统是国家战略性新兴行业,受到国家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重点支持,但良好的市场前景吸引了较多的企业进入该领域,市场竞争的加剧,对公司产品质量、价格、服务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公司产品的技术发展滞后于行业技术发展,无法持续满足客户对产品的技术需求,公司可能面临产品竞争力减弱、市场份额下降甚而销售收入下滑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提质增效,加强品牌建设及市场拓展,强化与重点客户的战略合作,推动新项目落地,带动公司管理、业务协同、资源整合等整体效益的提升,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持续打造公司的综合竞争力。
公司属于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行业,行业发展与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息息相关,如果未来宏观经济发生较动,经济增速疲软,将会导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速放缓,从而影响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行业的发展。近年来,国内宏观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如果我国宏观经济增长乏力,将使得行业下游客户对公司产品的需求大幅下降,进而导致公司面临业绩下滑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因地制宜,紧密关注下游客户的生产经营动向,根据客户实际需求,快速响应,合理调配资源,贴近客户、深耕区域;同时,公司为适应市场变化,将在产品研发、市场开拓、创新制造、服务升级等方面持续投入,打造综合竞争优势,攫取新市场的增量份额。
公司应收账款的规模较大,如果公司货款催收不及时,或主要债务人经营状况发生恶化,则存在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的风险。公司应收票据(含应收款项融资)余额近年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未来,随着业务规模逐渐扩大,如果公司不能合理控制应收票据规模,对应收票据不能有效管理,或者下游客户、承兑银行经营情况发生不利变化,公司将面临应收票据到期无法兑付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优化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客户的信用评估;对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进行定期核查和管理,加大催收力度;强化公司员工尤其是销售人员的风险管控意识。
原材料是公司产品成本的主要构成,公司主要采购电解铜、铝棒、铜材、铝材及锡等原材料。铜、铝属于大宗商品,其价格受宏观经济形势及市场投资因素的影响较大,而公司产品销售价格主要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销售价格与原材料价格的变动无法完全同步,因而若公司所需原材料价格出现大幅波动,公司可能无法完全转移风险,从而对公司产品的毛利和整体利润水平产生负面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通过招标或比价方式进行采购,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同时,公司对铜、铝等大宗商品进行期货交易套期保值,以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及公司子公司江苏威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威腾配电有限公司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未来,若公司不能持续符合高新技术企业的相关标准,或国家调整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降低税收优惠的幅度,公司所得税费用将增加,税后经营业绩将受到一定的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用于新技术研发创新与新产品开发,保持核心技术竞争力。同时,公司积极努力做好经营管理,提升公司内部经营业绩以应对外部政策的变化。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4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4.0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2.30%。2023年度公司因推行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列支股份支付费用,如剔除该事项的影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87.37%。同时,公司优化业务布局,持续加大对新产品的开发投入,本报告期,研发费用9,198.51万元,较上期增加54.74%。
公司坚持以“让世界信赖中国电气”为使命,秉承“客户至上,创新致远,为善担当”的核心价值观,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为客户创造价值为驱动,致力于为新能源、工业制造、电力电网、数据通讯、轨道交通、商业地产等行业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解决方案、能源管理与运维服务。
公司全面聚焦“配电设备、光伏新材、储能系统”三大业务,以智能制造发展为导向,以全球化的视野和创新为动力,立足行业前沿,深挖国内市场需求,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加强产业协同,实现公司高质量发展。
在配电设备领域,着力构建“一个核心,双支撑+双驱动”的业务体系,即始终保持母线业务为核心基本盘,以成套设备和变压器业务为双支撑,以智能元器件及电力工程总包业务为双驱动,统筹推进配电设备业务整体高效协同发展,牢固树立“母线领军企业及配电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的专家形象;光伏新材领域,抓住光伏行业N型技术迭代机遇,发挥产能规模优势,致力于成为“领先的光伏焊带专业制造商”;在储能系统领域,以“全产品线布局,全产业链打造”为发展目标,以网源侧储能、工商业储能为主,不断提高储能系统部件自给率,并加大用户侧储能电站项目开发及运维领域的布局,着力打造储能业务的核心竞争优势,力争为国内外市场持续贡献“用科技赋能零碳新生活”的威腾智慧。
2024年,是公司成立二十周年,是公司落实“高速增长、“高质量发展”双高战略的关键之年。公司将在推动业务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完善运营管理升级,坚持技术研发创新,加快项目落地投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公司将持续围绕“配电设备、光伏新材、储能系统”三大业务,打造和培育更多的核心产品线;以“智电未来”的品牌理念,推动各产品线的协同发展,进一步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合理调配资源,贴近客户、深耕区域,聚焦客户满意度提升;实施客户经理培育计划,打造专业化更强的销售团队,有效构建市场赋能体系,不断提高公司的市场占有率,推动公司业务持续向好发展。
公司将持续加强技术创新,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研发体系,全面推进产品研发及科技创新,扩大公司的核心技术优势;继续深化人力资源管理转型升级,持续打造和培养高素质及高技能人才队伍;持续推进“威腾工法”管理变革,强化精细管理,精准提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优化完善公司治理,建立ESG管理体系,提升ESG治理水平,在发展中兼顾经济效益、环境友好和社会效应,推动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公司将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紧跟“数字中国”战略部署建设“数字威腾”。在母线车间智能化升级改造完成的基础上,加快新能源产业基地项目落地投产;启动MOM项目(数字化协同制造管控系统)建设,实现工厂生产数据、工艺数据、质量数据、设备数据的实时监测,打通制造全过程,以精益生产、数字赋能推动制造变革,实现智能制造与智慧工厂的有效融合。
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有害信息举报
涉未成年人违规内容举报算法推荐专项举报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